我们知道一个硬币在某一个地方放置时间长了,不管不顾的话,硬币表面就会出现一层一层的像是海藻似的绿色,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海豚博士科学实验室的老师就来带大家来解开硬币变绿的秘密。
实验材料:
铜硬币(五角硬币为钢芯镀铜的,美元的话为一分硬币,内核为锌,外层镀铜)、白醋、盘子或碗、纸巾
实验步骤:
1.将纸巾折叠,使其大小刚好放进碗里。
2.将硬币放在纸巾上。
3.将白醋倒在硬币上,使纸巾完全浸湿。
4.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内,观察硬币。可在观察日志内记录下变化。
海豚博士小贴士:
我们将此次实验进行了几天,在纸巾干了的时候,再加入白醋,偶尔将硬币翻面。时间越久,它们变得越绿。
一起来思考:
硬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这种变化?你还能想到其它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吗?
实验大揭秘:
硬币变绿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就是将两种物质结合,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醋,具体说是醋酸,与硬币表面的铜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绿色的碱式碳酸铜,也叫铜锈。
纸巾上的白醋使硬币中的铜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形成了一种蓝绿色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孔雀石(碱式碳酸铜)。
思维拓展: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表层也是铜制的,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的氧气中,加上雨水中的酸性物质加速了这种化学反应,塑像就变成现在的绿色了。
在欧洲,有些教堂的顶看起来是绿色的,这层绿色的东西是“铜锈”,它是铜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的化合物。
铜锈的成份主要是碱式碳酸铜,也有少量铜的其他化合物,碱式碳酸铜可以帮助下层的铜抵御空气的侵蚀。
以上硬币变绿的远离,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小朋友们可以找找家中是否有这样的硬币,和家长一起做做小实验看看吧。